四柱油壓機廠家根據大數據分析:在時代大背景下,整個環保產業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環保投資不斷加碼雖好,但是中小企業生存卻依然面臨著4個突出問題。如何從萬億產業的市場競爭中突圍?把握好三大環保發展趨勢,鎖定細分領域的發展潛力,致力于“精耕細作”才能走好可持續發展道路。
環保投資不斷加碼
據統計,與去年相比,環保部在一般公共服務、科學技術、社會保障等支出基本持平,唯獨在節能環保支出這一項增幅接近50%,由294791.2萬元增加到441856.5萬元。政府投入加大對整個環保產業來說無疑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。
2016年9月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環境保護部印發了《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》,提出3大目標,即綠色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%以上,到2020年超過2.8萬億元;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;到2020年,環境治理市場全面開放,基本建立環境信用體系。《“十三五”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》提出,要加快發展先進環保產業,到2020年,產值規模力爭超過2萬億元,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。2017年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推進PPP、政府購買服務與第三方治理等不斷完成新突破。
數據顯示,“十一五”以來,環保產業年均增速超過15%,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。網絡流行語說,“站在風口上,豬也能飛起來”。然而,在環保從業者看來,利好政策雖多,生存依舊艱難。甚至有行業觀察家斷言,“5年內將有大批中小環保企業死亡”。
現階段,有4個突出問題正威脅著中小環保企業的生存與發展。
四柱油壓機油壓沖床生產車間
問題一:融資難
融資難,是因為融資只停留在項目融資階段,一般為6%——8%收益率,沒有高額的溢價。融資難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系統性問題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1、從企業角度來看,一是規模小,積累少,較難提供有效的抵質押擔保。二是財務制度不規范,信息透明度差,信用狀況較難實現客觀評判。三是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,業績不夠穩定,發展前景較難評估。
在去年由中國環境報社主辦的“2016城市綠色發展論壇”上,油壓機廠家認為,國內與國外在貸款方面是不一樣的,國外只要有好的想法,就可以得到貸款,當年美國蘋果公司貸到款只因為喬布斯的一個想法,而國內需要抵押物或質押物。
2、從銀行角度來看,一是融資渠道不暢,中小環保企業資金需求多依賴于銀行,加上中小環保企業貸款經營成本高,銀行承擔風險較大。曾有媒體調查發現,中小環保企業資金獲得渠道有3個,即銀行貸款、自籌和證券市場融資及其他,分別占比80.82%、16.44%和2.74%。二是不良貸款的稅前核銷政策比較嚴格,加之嚴格的經營問責和績效考核,面對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評價壓力,銀行積極性不夠。與傳統行業相比,多數環保企業規模偏小,抵押擔保能力不足,大多股份制銀行還以收取財務顧問費、手續費等形式對其實行上浮利率,企業較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低成本貸款,申請信貸審批流程較長且條件嚴苛,難以滿足企業長期資金貸款需求。
問題二:“野蠻”跨界,喜憂參半
“大氣十條”“水十條”“土十條”等相繼落地,業界預計將帶來近20萬億的“大蛋糕”,吸引了不少企業紛紛進入環保領域。用“熱”來形容這一年的跨界并購實不為過。今年年初,已有并購大單頻頻爆出。北控、首創幾乎同時入資浙江開創,交易完成后,北控占股約21%,首創占股19%,有媒體稱之為帝都雙雄會師開創。
各行業的油壓機廠家不難發現,并購浪潮中,大型國企無疑是主角。大批國企因業務轉型需要,借助資本優勢而競相涌入環保產業。比如,葛洲壩集團投資約4.73億元,收購了凱丹水務75%的股權;中石化節能環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北成立,這是中石化唯一的節能環保工程公司、節能環保政策研究及技術支持中心。
之所以呈現這種態勢,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負責人表示,某些傳統行業和企業的傳統業務下滑幅度甚至超過30%,所以在行業突圍中,環保產業成了一個重要選項。
事實上,國企以其雄厚資本跨界進入環保領域,不僅可以彌補財政投入不足,填補治理資金的巨大缺口,也會給環保產業帶來一定發展動力。本是好事一件,可業界對此卻褒貶不一。不少摸爬滾打多年的環保從業者認為,這些“門外漢”存在攪局市場的風險,有可能憑借資本優勢搶食市場蛋糕。“單純的資本財務型投資不利于環保產業規模化發展,大量資本進入或將造成環保產業結構性過剩。”
問題三:稅收支持力度減弱
節能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策驅動型產業。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得益于稅收扶持政策。但是,目前環境稅收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,如稅收優惠難以享受、稅收支持力度減弱等。
現行稅法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采取15%所得稅稅率和對企業研發活動給予所得稅抵免的稅收優惠。但環保企業大部分屬于中小企業,只有少數可以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,大多數企業因為會計信息規范性限制等難以獲得研發所得稅抵免。可以說,絕大部分環保企業對于上述優惠還是可望而不可及。
再比如,財稅【2015】78號文對“垃圾”的定義比國家原來執行的財稅【2011】115號文有所收窄。財稅【2015】78文號規定,垃圾僅指城市生活垃圾、農作物秸稈等,而忽略了對環境影響更大的工業廢棄物和危險廢棄物(包括醫療廢棄物)。也就是說,工業及危險廢棄物處理企業無法得到增值稅稅收優惠。
稅收政策優惠的減少,加重了企業的財稅負擔。這對從業企業來說,資金周轉壓力將增大,對整個行業發展也不利。
問題四:低價競爭
一個“亂”字足以形象地描繪出當前環保產業低價競標的業態。據《關于遏止環保行業惡性競爭的提案》披露,垃圾焚燒領域中標價格屢創新低。
2015年6月新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標報價48元/噸,8月安徽蚌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6.8元/噸,10月江蘇高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6.5元/噸,12月浙江紹興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以18元/噸的報價再度刷新行業底線。僅數月時間,中標價從48元/噸驟降至18元/噸,降幅達62%。污水處理領域也不例外,中標價呈現“斷崖式”跌落。2015年12月,安徽安慶市城區污水收集處理廠網一體化PPP項目以0.39元/噸污水處理費的報價,讓不少業界人士“大跌眼鏡”。
對此,眾多油壓機環保業界資深人士指出,在不設底價限制的情況下,企業為了獲得項目,快速搶占市場,低價惡性競爭不可避免。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兼CEO黃曉軍直言,這種做法對整個行業沖擊非常大,甚至是毀滅性的,不僅損害了環保行業的健康發展,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,還難以實現改善環境質量的目標。
“低價惡性競爭的結果,要么是環境服務質量打折扣,要么是政府最后被迫妥協接受漲價”,一位環保上市公司負責人說。的確如此,如果整個行業亂了,作為行業中的一份子,企業還能偏安一隅嗎?這種“拿了一個項目,壞了一個行業,害死同行,累死自己,坑死業主”的做法必須制止。
當前,隨著環境治理全面深入推進,環保產業發展迎來大好機遇,產業政策也在逐步完善,但是,由于諸多原因,中小環保企業的生存依舊艱難。我國有四五萬家環保企業,真正成規模的卻不多,技術含量也不高,有的企業還處在起步階段,為了生存下去,難免出現低價競爭和粗制濫造。
在油壓機廠家看來,接下來的五年是環保市場真正洗牌的時候。
雖然環保產業發展速度很快,但生態環境問題仍十分突出,還有近70%的環境治理需求沒有被挖掘。如何從萬億產業的市場競爭中突圍。
本文由:油壓機廠家 m.4dgf5.cn 搜集整理